Table of contents
教育正在改變
隨著世界各地持續封城,人們對於必要與非必要活動的看法也不斷改變。像是星期五晚上外出用餐?我們確實恨不得恢復這個習慣,但也不至於不外食就活不下去。找專業設計師剪髮?雖然自己動手屢剪屢敗,但反正頭髮會再長回來。失去工作與經濟衝擊?這可就嚴重了,疫情對於許多人來說的確會留下永久性的影響。然而,總體而言,這不是我們第一次,更不會是最後一次面臨全球經濟衰退,長久來看,一切都會好轉的。
和面對糟糕的髮型,或是失去收入不同,我們無法重塑早年教育對人格養成的效果。七年級只有一次,如果您運氣好的話,在學習黑曜岩跟沉積岩的不同之處時,通常都會伴隨著校外教學。而大學一年級上生物實驗課時,老是發生跟本生燈相關的意外,這種經驗也只有一次。
COVID-19 改變了 2020 年教育的樣貌,超過十億學童面臨校園關閉,全世界 90% 的學生皆受到影響。家長以在家自學等方式因應此狀況,而幼稚園至高中的教師則試圖維持課程進行,雖然效果不一。我的好友 Laura 負責教二年級,她表示要讓孩子專心投入影片教學很困難:「孩子們老是只想給我看他們的玩具。」
對於企業來說,失去一個學期或整個年級的感受可能比一個季度的財務下滑還要糟糕。由於病毒復發的可能性未知,學校需要關閉多長時間尚不清楚。
目前,那些掌握資源的幸運之人仰賴科技來解決問題。即便如此,布朗大學的校長 Christina Paxson 仍認為實體學習是無法取代的,她向《紐約時報》表示:「激烈的知性辯論和在 Zoom 上討論不一樣,在大學實驗室和圖書館裡的研究機會,以及學生間交換不同觀點和人生經驗的個人互動,皆無法以數位方式取代。」然而,我們發現現在的學校、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尤其仰賴科技補足學習體驗,而這股趨勢的影響力可能在 2020 年過後仍持續不衰。
賓州大學 Stuart Weitzman 設計學院的建築研究所講師 Ezio Blasetti,目前教導複合形式運算專題課程。用外行人也能懂的方式來說,他正在教建築系學生編寫機器人程式進行建造。這堂課原先要設計一台於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的裝置,這是全球建築界知名度最高的活動之一,但隨著義大利正從疫情的打擊中逐漸復甦,這場活動是否會舉辦仍未可知。儘管如此,學習歷程並未中止,這堂課不只探索藝術,更深入研究高度技術化的工程與數學原理。

自 3 月 11 日賓州大學關閉校園(包括學生測試和迭代其作品的機器人實驗室)以來,Blasetti 的課程幾乎已轉移到 Dropbox 和 Zoom。課程議程、作業以及資產和想法的共享都在 Dropbox Paper 中進行。
Blasetti 表示:「Dropbox 在我凝聚班級共識時,扮演絕對關鍵的角色,不只是將資訊集結在單一位置這麼簡單。專案期間,我們也使用 Dropbox 收集眾多可能有用或沒用的創意,然後展開討論。」
「Dropbox Paper 模仿了實體辦公空間的優勢,」賓州大學學生 Kevin He 補充道。 “群組共享、編輯歷史記錄等功能讓我開始看到科技的優勢所在。”我們可以增強我們的工作流程,特別是因為我們經常處理無法透過電子郵件來回發送的大文件。所以我們發現它非常直觀且實用。 」


當人人都在不同的地方時,班級可把 Paper 當成虛擬會議空間進行集會,這也表示他們「看到」教授的次數會比平常來得多。學生 James Billingsley 表示:「最大的差異在於即時性。講師隨時都有可能加入,並開始參與學生的製作。」
比林斯利繼續說:「這是我們尚未制定規範的關係模式之一。例如,有時你會驚訝地與一位合作學生隨意談論工作,然後一位教授就會突然闖入。與我們平常的課堂相比,這裡的環境既更加親密,又不那麼親密,當我們都分開時,這是一種奇怪但很酷的感覺。 」
“有了合適的基礎設施,教育的規模化和民主化就有很大的潛力。”
埃齊奧·布拉塞蒂賓州大學史都華‧韋茨曼設計學院講師儘管目前的分散式教育有利有弊,Blasetti 認為這樣的模式仍有擴張的可能。Blasetti 表示:「關於特權的討論相當重要,沒錯,世界上確實還有許多人無電腦或網路可用。然而,與其將此歸類為科技的缺點,倒不如優先以更實惠的方式提升科技普及率。」
他還說:「若基礎架構正確,我們便極有可能擴大教育規模,並提升普及率。目前人們正在進行實驗,他們自發主持課程,吸引來自四面八方的參與者,並將課程內容翻譯成 40 種不同的語言。教授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位學生。試想那些住在戰爭區的人們嘗試參加線上課程,您可以想見那絕對是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教育工作者多年來一直在討論這個議題,而因應疫情發展,這個概念終於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醫學博士克里斯蒂娜·漢 (Christina Han) 對她的病人收到的錯誤訊息感到沮喪。作為一名照顧高危險妊娠的醫生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的副教授,當有關 COVID-19 性質的混淆和謊言在網路上傳播時,她不能袖手旁觀。
我們現在得讓科學掛帥,因此用有效率、有組織的方式廣傳正確資訊相當重要。」
克里斯蒂娜·漢(Christina Han)醫學博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副教授Han 專精於母嬰醫學,她最近發布了一個公開的 Dropbox 資料夾,分享疫情期間孕期護理的出版刊物、指南和簡報。她表示:「我在個人和職場生活上皆長期使用 Dropbox。這是儲存即時資料夾和文件最簡單、最有效率的方法,可讓我的同事、實習生和病人即時存取資訊。我從未想過自己會公開分享 Dropbox 資料夾,但這是讓我將詳細資訊與大眾分享的簡單做法。」
Hans 表示:「身為一位研究者、臨床醫師與公衛倡議者,我認為自己有義務在人們憂心自己和周遭人的健康時,分享科學知識。我們現在得讓科學掛帥,因此用有效率、有組織的方式廣傳正確資訊相當重要。」
羅徹斯特理工學院的設計系是全國最優秀的設計學院之一,而設計師這一行通常講求前瞻性。因此,對已使用 Dropbox、Slack、Figma 和 Zoom 多年的學院助理教授 Miguel Cardona 而言,順暢轉型成分散式教育可說是意料之中的事。
Cardona 表示:「長久以來,我們的學系都認為保持靈活性相當重要。沒有人能預知我們今天會面臨這樣的處境,但幸好我們已經養成在線上討論、分享和協作的習慣。」
Cardona 自 2016 年以來一直是 Dropbox Paper 的用戶,他在 Paper 中整理所有課程議程、出勤情況、學生待辦事項、Figma 和 Dropbox 文件連結、專案回饋,甚至學生最喜歡的表情符號。“將設計文件與反饋放在同一個地方真是太好了,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正確的背景下逐點學習。”


他發現此功能對大型班級相當有幫助,即便在疫情爆發前亦是如此,他說道:「在班級規模較大的演講課中,學生沒有太多機會口頭表達意見,而且在人數較多的環境下,他們通常也會比較安靜。有了 Paper,他們可以在其他學生進行簡報時,即時分享意見。」


Dropbox 整合工具也有助於教學轉型。Cardona 表示:「在 COVID-19 疫情期間,能夠備份 Zoom 授課內容尤其寶貴。我很順利地從實體授課轉向線上教學,所有學生也早就知道要使用哪個平台,他們都已準備就緒且自信滿滿。」
“我們正在重新定義‘課堂’的真正含義,採用這些形式是為了讓課程概念更容易被理解。”
米格爾·卡多納RIT 助理教授Cardona 也認為分散式教育的好處不只在於遵守社交距離。Cardona 表示:「我選擇在課堂上使用 Dropbox Paper 的原因之一在於幫助聽障或聽力受損的學生。如果我要進行示範,複製螢幕截圖,並把這些螢幕截圖放進 Paper 文件並加上註解,效果更好。在即時操作時,學生就可以跟著說明操作,並貼上他們的問題。我們擁抱這些形式,好在這個需要重新定義『教室』概念的時代,讓學生更容易取得課程內容。
他說道:「我的班上也有國際學生,所以建立分散式教育環境,在他們面對是否該重返校園的不確定性和影響時,也相當有幫助。沒有人希望疫情持續下去,但我認為需求確實可以帶來創新,而許多教育工作者已尋找這些創新做法許久。」
科技是教育未來的關鍵
分散式教育並不完美。世界各地的學生、教職員和家長都等不及要讓學校恢復實體上課,這對年幼學童來說尤其如此。上述的教育工作者皆不建議在能夠進行實體教學的情況下,完全以分散式教育取代實體學習。(其實這也不太可能,因為儘管科技的目標就是擴展使用率,但全球只有 60% 的人口有網路可用。)
不過,這三個案例的共通點,就是他們對科技的熱愛背後,都隱藏著讓知識更加普及的渴望。在這波疫情帶來的混亂中,教育工作者被迫接受新模式,並有意無意地思考如何服務更廣大的群眾。眾人無法齊聚一堂實體上課後,也更突顯了目前學生組成的多元性。
如今,分散式教育的目的,在於盡可能模仿實體學習體驗,這並不容易。然而,人們也在測試將分散式教育當成長期教學模式的可能性,好讓更多人接受教育,而無須受地點、需求或資源限制。這些創新,即便在疫情結束後,依然會對無法接受優質教育的學童留下不可磨滅的益處。